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辨别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6)009-000-02
1、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业进步近况
证券市场可以集中企业及个人手中的闲置资金,为其提供一个规范的投资途径,借助有效的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2008年到2010年,西北民族区域股票市价总额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3493.65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7623.77万元,2011年因为受股市波动低迷、市场角逐影响,民族区域的证券买卖额和经营营业额有所降低,降到4748.74万元,降幅达60.54%,到2012年上市公司再筹资势头转好,筹资规模有所扩大,渐渐上升到5108.87万元。
从西北民族区域的股票市场进步规模来看,西北民族区域的机构数目从2008年的74个增加到2012年的85个,平均每年增加不到三个,西北民族区域股票市值占GDP比重较低,远低于全国44.3%的水平,并且还呈逐年降低的趋势,2008年股票市值占GDP比重36.50%,2012年占、比为16.30%,降幅明显,较全国水平乃至西部区域还是存在肯定的差距,因此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没得到较好的发挥。
2、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业进步的外部环境
(一)居民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的高低也将影响着证券行业的进步,较高的收入水平意味着居民可用于储蓄、投资的资金较多,可用于金融进步的资本充足,从而有益于证券企业的飞速发展。以2012年为例,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393.7元,甘肃为4506.7元,青海为5364.4元,宁夏为6180.3元,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916.6元;而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2012年新疆为17920.7元,甘肃为17156.9元,宁夏19831.4元,青海17566.3元,均远低于全国水平24564.7元。可见,西北民族区域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不只致使居民的理财需要不足,而且也很大地影响着地区内的储蓄水平及资本形成,从而制约着证券企业的飞速发展。
(二)企业进步情况
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为要紧的市场主体,其进步情况也会干扰地区内证券企业的进步及结构。西北民族区域因为经济进步落后,企业整体进步情况较差。一方面,无论从企业数目还是资产总额上来看,2012年西北民族区域四省区国有工业企业及私营工业企业,都相对较少,不只低于中东部区域,甚至与同处西北区域的陕西都有较大差距。其次,西北民族区域的私营工业企业的进步更为滞后,无论是企业数目、资产水平与盈利水平,还是私营企业所占比重,都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或陕西水平。大家都知道,私营企业一般选择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其合伙人,尤其是中小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因而私营企业的进步不力将会很大地影响西北民族区域证券机构的健康进步。
(三)资本市场不健全
大家都知道,全国性的资本市场基本上都坐落于东部发达区域,西北民族区域离得远远的全国性资本市场,非常难获得足够的资本市场资源,2012年新疆仅有境内上市公司39家,宁夏12家,青海10家,甘肃24家,远低于湖北的84家,更不需要比较东部发达区域。从资本市场筹资规模来看,西北民族区域四省区除个别指标外,都远低于陕西、湖北两省。另外,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等资本市场在西北民族区域的进步也紧急滞后。这种局面的存在,致使西北民族区域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进步受阻,2010年西北民族区域上市公司数目占全国上市企业的3.73%。
(四)居民市场经济观念薄弱、市场常识匮乏
西北民族区域自然经济色彩较浓,地区内居民的市场经济观念薄弱,对投资、投资理财与分散风险的认识不足,投资、投资理财等金融商品的同意度常见较低,更想信赖银行尤其是国用商业银行,闲置资金的第一选择为银行存款。这种情况的存在,致使证券公司较难被西北民族区域居民所同意,进步困难程度加强。
3、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业进步中存在的问题
(一)西北民族区域证券公司业务范围窄,业务同质化紧急
一方面,西北民族区域经营范围是证券自营和代理交易、证券承销和上市推荐、证券投资咨询等业务,其经营收入主要源自经纪业务、自营、银行利息、投行、资产管理等少数几个业务,收入结构比较单1、抗风险能力较差。其次,西北民族区域各证券企业的业务基本雷同,同质化紧急,基本上所有些证券公司都以经纪业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业务服务,既没办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又没形成自己特点,因而其市场竞争优势大优惠扣。
(二)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企业的革新能力不足,革新性业务刚刚起步
西北民族区域证券公司自己资金规模较小,多数仅拓展经纪业务,革新性业务与金融衍生品业务仍然处于进步的初级阶段,业务范围大体上较狭窄,不只严重干扰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进步潜力,也致使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不足,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进步步履蹒跚。
(三)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企业的内部管理规范大多是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同行业规范的简单复制,缺少与自己经营状况相适应的特殊规定,致使内控规范缺少可操作性。这种简单复制过来的内部管理规范,忽略了西北民族区域特殊的人文环境、经济进步情况等现象,运行成效大优惠扣,影响了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企业的运行效率。 (四)当地证券公司规模小
总部注册地在西北民族区域的证券公司仅为3家,分别为甘肃的华龙证券、新疆的宏源证券、青海的天源证券,其中华龙证券注册资本金仅为21.53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仅为6.27亿元;天源证券注册资本金仅为1.83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0.78亿元;宏源证券注册资本金仅为19.86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仅为32.9亿元。这三家当地证券公司无论从注册资本金还是营业收入来看,规模都要远远小于招商证券、中信证券等全国性证券公司。规模小,也就意味着西北民族区域当地证券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强,非常难与其他证券公司进行有效角逐。另外,较小的规模,还不利于分散风险、金融革新与获得规模经济,进一步限制着西北民族区域当地证券企业的进步与成长。
4、促进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业进步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公众市场经济的意识、提升理财能力
西北民族区域封闭的自然环境,复杂的民族构成,致使地区内公众的市场经济观念薄弱,缺少理财意识。因而,要努力转变公众传统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一方面,采取“引进去”的手段,积极引进东部区域、西方国家的一流的企业与金融机构,通过常识外溢效应,带动西北民族区域整体的市场经济观念与常识的提升,并通过学习效应,推进地区内证券机构的管理升级,提升其业务革新与商品革新的能力与水平。其次,积极鼓励西北民族区域的金融机构、公众“走出去”,加大与东部发达区域的交流与往来,通过学习效应,增强地区内整体的市场经济观念,提升公众理财等业务的能力。
(二)鼓励证券企业的业务拓展、商品革新
积极鼓励证券公司参与财富管理、金融咨询等多种金融服务,拓展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企业的业务范围,提升其盈利水平及市场竞争优势。采取税收打折、专利保护等政策支持,鼓励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企业的商品革新,以满足地区内多元化的投资需要与筹资需要。
(三)健全证券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
引导各证券公司拟定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通过有效的勉励机制充分调动证券公司各级管理职员、从业职员的积极性,提升证券企业的经营效率;通过严格的约束机制及操作规范,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道德风险;通过科学的封控方法,控制违约风险及市场风险;加大证券企业的会计规范与财务管理,看重证券企业的信息披露规范。
(四)推进股权改革
积极推进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企业的股权改革,改变目前股权较为集中的局面。通过股权分散达成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加大股东监督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用脚投票”机制有哪些用途,达成有效的外部监督。通过增资扩股的方法达成股权分散,有益于增强西北民族区域证券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进而提升其整体的角逐实力。